<本篇文章刊登於 2005.11.20 聯合報 "家庭與婦女版">
 
「為什麼」相伴一生    作者:黃淑文
 
兒子在三歲時  很喜歡問「為什麼」。
 
剛開始,我以為是孩子在成長過程中,必然會產生的好奇心。
 
有時被問倒,我就陪著孩子到圖書館或上網找資料,甚至作實驗。
到後
來,被搞得一個頭兩個大時,只好雙手一攤,抱歉地說:
「媽媽真的不
知道,媽媽也有不懂的事。」
但孩子仍不死心地問個不停。
 
有時候正忙著家事,我會偷懶的回答:「嗯、嗯」,想要敷衍了
事,但
總引起孩子不滿的抗議:「媽媽,我不喜歡妳用『嗯、嗯』
回答問題。
」我只好顧左右而言他,轉移孩子的注意力,但大都
會被孩子識破:「
媽媽,沒有專心聽別人講話,是不禮貌的行為。
」我只好棄械投降。
 
我漸漸發現孩子是在「為什麼」的疑惑中,了解這個世界,釐清
自我的
價值;甚至是孩子發揮想像力的契機,也培養了將來解決
問題的能力。
 
我們大人腦子裡,其實也有很多「為什麼」---「為什麼那個人要
這樣對我?」「為什麼我沒有勇氣換工作?」「為什麼年輕的生
命會那麼快撒
手人寰?」

原來我們對生命的疑惑是從孩子持續到老年,甚至到生命終
了那
一刻。
 
可惜的是,有很多大人不去面對自己的「為什麼」,也不準孩子
問「為
什麼」。
 
但是,沒有得到解答的問號,從來不會真正消失。它只是在某個
階段換
個面貌,然後在某個生命場域裡讓你跌倒、受傷--在那
一個會痛的傷
口,看到生命裡的真相和答案。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小 靜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