二、說金剛經的歷史

金剛經,原包括在大般若經第五百七十七卷中。古人評論這卷經,如儒家的論語,辭有盡,理無窮。如來佛講大般若經共六百卷,講經的地方,及法會的次數,共計四處十六會。講這卷金剛經,是在十六會中的第九會。講經的地方,是中印度舍衛城南邊的給孤獨園。說到這個時代,就在我們中國周穆王九年的時候。 

 


四處十六會
王舍城的靈鷲山 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 六會。
寶羅筏城的逝多林給孤獨園 ------------ 三會。
他化自在天宮摩尼寶藏殿 ---------------- 一會。
又寶羅筏城的逝多林給孤獨園 ---------- 四會。 
又王舍城的靈鷲山 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 一會。
王舍城的竹林園中白鷺池邊 -------------- 一會。




三、譯此經的姚秦三藏法師鳩摩羅什的歷史

(法師臨終對眾說誓言,如所譯傳不謬,舌當不焚及圓寂火化,舌果不爛。)

鳩摩羅什是印度人,這個名字是印度語,譯為華語是童壽二字。鳩摩的父親,是叫鳩摩炎。龜茲國王的妹妹什婆,是其母親。(龜茲即今日新疆省的庫車)鳩摩羅什,生於龜茲,合用父母之名為其名,所以叫鳩摩羅什。他七歲的時候,隨其母親什婆,遊歷各方。在印度北邊的罽賓地方,從槃頭達多學小乘教。又在疏勒國,從須利耶索摩學大乘教。以後回到龜茲,又從卑摩羅義學律。從此就在龜茲,宣布大乘教。建元十九年,前秦主符堅,遣驍騎將軍呂光,去討筏龜茲,呂光獲了鳩摩羅什,班師回到涼州,得到符堅的敗報,自己就在涼州擁兵獨立。以後,後秦主姚萇之子姚興,遣師伐涼,滅呂光,並帶了鳩摩羅什,回到長安,待以國賓的禮遇,請在西明園及逍遙園譯經。譯成了經、律、論、凡七十四部,三百八十餘卷。後秦弘始十五年八月,死於長安大寺,時年七十四歲。三藏這兩個字,是指經、律、論、三者而言。因為鳩摩羅什精通經藏、律藏、論藏、所以後世稱他為三藏法師。(如來佛所說的教法典籍,是經藏。所說的戒律典籍,是律藏。所說的法相問答,及佛弟子或佛滅後,諸菩薩所解釋的經義,與辯論法相的典籍,是論藏。)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小 靜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